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以及文明传承的重要阵地,必须大力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将绿色发展、生态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战略支点,并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提升师生的生态素养,以打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生态和谐的绿色环境为主要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引导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敢于担当,有所作为。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育人全过程,必须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从课程建设、校园文化活动、校外社会实践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与形式,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和谐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实现对学生的生态生活教育和生态行为培养,引导学生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变为行为习惯的指引,让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培育学生知行合一的精神。
打造生态文明课堂,守好课程教育主阵地
学校应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人才教学体系,将其渗透进各学科教学中,将生态文明融入教学教材和课程建设中,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历史人文底蕴以及城市建设发展等典型生态文明案例,引导学生深刻感悟生态保护理念,强化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同时打造精品生态课程进校园的品牌项目,推动特色绿色精品课程进校园、进课堂。在此过程中注重打造学科融合类课程,以生态文明校本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立足多样化专业特色,开设特色课程,在理论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构建系统化的生态文明教育与多元人才培养体系,以此来引领生态文明推广与建设,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专业特长,在生活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责任感。
整合校外社会力量,增强学生行动实践能力
生态文明教育也要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充分整合各类育人资源,真正引导学生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生活习惯。一方面与当地环保部门、博物馆、图书馆等展开合作,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宣讲活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不断拓宽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范围和领域,有效弥补学校教学的空白之处。另一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带领学生参与世界地球日等活动,以公益服务等形式,成立学生宣讲团与实践团,依托社会大课堂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和推广活动,同时打造行走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将课程开到社会中,以现场教学的方式充实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在实践调研、深度访谈中践行生态文明,切实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开展校园生态活动,浸润学生心灵
学校需发挥特色活动的载体作用,开展多主题的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促使学生多方位、多维度地体验生态文明,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课堂之外,引领学生在生态文明主题探究中培育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用校园生态活动浸润学生的心灵,聚焦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清洁能源利用等开展校园主题活动。如利用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节点,组织学生参加以生态文明建设、和谐校园打造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演讲比赛、辩论赛、短视频创作等活动,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保护校园生态环境,守护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此外学校通过建立劳动教育基地,推动生态文明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劳动教育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带领学生参与学校绿化美化,与学生共同践行垃圾分类等,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学习生态文明知识,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最后学校要借助学生社团扩大生态文明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如组织学生参加文创产品设计活动,以废纸材料等作为设计的主要资源,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设计中感悟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义。
明确生态文明和谐校园建设目标,丰富建设内容
学校在人才、科研、文化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学校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非常有必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优势,将绿色发展与协调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多途径多渠道贯彻落实。首先要明确生态文明和谐校园的建设目标,做好绿色生态的先行者和推动者,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建立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到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不断改善校园生态环境,引导师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行为习惯,切实提升师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其次,明晰学校绿色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不仅要在教育教学领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生态文明、绿色和谐的本质内涵,也要加强绿色校园环境建设,在行动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维,如采用智能能源管理模式,对学校的水电暖及节能热水系统等进行改造。此外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贯彻落实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健康生活的相关理念。如引导学生合理用水用电,提倡学生绿色出行等。
此外,学校应加强对建筑的绿色设计,打造生态化、科技化绿色景观,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与协调统一。
(作者系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