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自带的应用风险及其衍生的社会风险,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多维度挑战。因此,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并有效应对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价值
1.呈现方式立体化,增强话语表达的效度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打破了传统二维呈现方式的限制,使意识形态话语能够以更加立体化的方式展现。这种呈现方式不仅增强了话语的视觉效果,还通过提供沉浸式的感官体验,使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从而增强其接受度和认同感。
2.传播格局扁平化,提升话语内容的温度
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往往由特定的“意识形态家”完成,他们通过精心提炼和概括,形成特定的思想理论体系。然而,在智能时代,这种传播格局被打破,普通用户也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参与到意识形态话语的生产和传播中来,形成了更加多元化和扁平化的传播格局。
3.内容生产个性化,提高话语传播的精度
人工智能内容的普及,使意识形态话语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精准地捕捉用户的兴趣偏好、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从而生产出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意识形态内容。同时,人工智能在内容供给方面也实现了精准化。通过精准识别和画像技术,协助意识形态工作者深入、精确地洞察用户,实现意识形态内容的靶向化分发,实现内容供给与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增强话语传播的精度和效果。
4.表达的生活化与国际化,拓展话语传播的广度
在生活化方面,人工智能使意识形态话语更接近民众日常生活和语言习惯,通过日常化语言提升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使其更具感染力。在国际化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国际化表达和传播。通过智能网络工具,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可以在更多场域进行交流,从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这种国际化表达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包容性发展。
二、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风险
1.资本逻辑下的“泛娱乐化”
在资本逻辑驱动下,人工智能会被用于推动“泛娱乐化”现象的发展,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泛娱乐化”内容表现为娱乐至上、低俗化、庸俗化,这种现象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人们理性思考的能力。
2.算法逻辑下的“信息茧房”
人工智能在内容推荐方面可能导致“信息茧房”现象的出现。通过智能技术对用户行为、兴趣进行分析达到精准推送效果,会导致用户接触信息的限定性,从而影响其视野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长此以往,用户会陷入“信息茧房”中无法自拔,导致思维僵化和极端化。
3.生态环境下的“把关缺位”
在人工智能推动下,意识形态话语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变革,意识形态话语的生产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容易引发“把关缺位”现象。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造虚假信息和谣言,从而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传统的意识形态把关机制可能无法适应新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导致把关缺位现象的出现,这种把关缺位削弱了意识形态话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风险应对策略
1.深化话语内容与方式供给改革
要进一步深化话语内容与方式供给改革。一方面,要丰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通过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和载体形式,提高话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要优化话语传播方式,通过精准推送和个性化定制等方式提高话语的传播效率和效果。
2.加强话语主体能力培养
针对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挑战,一方面,要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普通用户的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使其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判断信息的真伪和价值。
3.强化人工智能技术赋能
在应对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过程中的风险和挑战时,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作用。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加大对虚假信息和谣言的监测和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意识形态话语的创新和发展,提高话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4.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为有效应对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过程中的风险和挑战,需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监管力度。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本文系2024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2024LSZ013)“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2023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2023MSZ02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