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春风
◎ 李莎

 

    上世纪80年代,我生活的小城迎来了首家花市,这犹如一股春风,吹入了人们心田,使“过年”从吃饱穿暖过渡到锦上添花。从那一年起,母亲每逢过年都会率领家人逛花市。

    后来,逛花市逐渐演变成过年的仪式,鲜花成了每年必备的年货。父亲和我们则成为母亲的“搬花工”。而母亲,沉浸在“种桃、种李、种春风”的乐趣中,逐渐修炼成一位养花高手,让家在凛冽的冬天也时时沐浴在春光之中。

    最初,母亲钟爱的年宵花是君子兰和杜鹃花。随着花市的日益繁荣,家中又陆续增添了蝴蝶兰、水仙以及热带观叶植物。家里宛如一个微型植物园,春意盎然。

    她为每一盆年宵花量身定制了“独家营养”,使花儿们各有风采。她将淘米水倒入密封容器,密封发酵,制成“花儿的米酒”,用以浇灌,令植物的叶片油亮。利用打豆浆后剩余的豆渣,制作出发酵豆子水,可以使植物爆花不断。在炒鸡蛋时,保存鸡蛋壳,倒扣于花盆中,为花儿补充氮肥。亲朋好友前来拜年,看到这些花儿,都会赞不绝口,母亲则热情地介绍每一盆花,像是在炫耀亲生的漂亮孩子。

    当正月落幕,年宵花一盆盆地辞了花季,母亲便抽出时间来,喊我一同为花儿换盆了。通常,母亲会事先准备好营养土、花盆、肥料、铲子、手套等。拿起需要换盆的花卉,先是轻轻拍打花盆四周,好让土壤与花盆分离,再将植物从原盆中取出。接着,她会用铲子剔除多余的旧土,并教我用手抓一抓根系,给花“松松筋骨”,还要把细的须根拽掉一些,她说:“花一疼,就醒了,能在春天长出更粗壮的根,这样叶片更多,复花更美。”随后,在新的花盆底部铺上一层底肥,将植物放入,填入新土。整个过程,母亲展现出无比的耐心,我亦玩得津津有味,并赞叹自己的母亲如此独特,怀揣童心,与孩子一起玩土。我们就这样,把寒冬的植物,种在春风里,经历了一场由冬到春的交接仪式。

    母亲的“养花经”就像她的“育儿经”一样招招见效。她曾经把一棵叫作“玻璃翠”的多肉养成比我还高的小树,开满了小白花。把一盆绿萝养得垂挂了一整面落地窗,宛如“一帘幽梦”,令观者无不称奇。

    日复一日,母亲也将我养成一个花痴,如今,我的小家也处处摆放着奇花异草,处处都有等待我修剪、换盆的花。她的“养花经”早已被我消化,令我轻易拥有一盆盆珠宝山似的多肉,翩若惊鸿一般的三角梅,高大的琴叶榕,蝶一样缤纷的兰花。

    退休后的母亲生活变得更加繁花似锦。她报了线上的国画课,不仅养花还为花作画。热衷于瑜伽和户外运动。

    一日,她翻阅旧照片,将大学时期的照片展示给我:“我年轻那会儿是校花,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被美术系拉去做模特,现在老了。”我端详她昔日上扬的眼角,如今虽下垂,却满是柔慈,目光宛如心湖盛开的一朵莲;那沟壑纵横的皱纹里,藏着菊花一样繁华的故事;她的皮肤依旧白皙红润,那是东风吹开的第一朵桃花,满是春风得意。我年三十给她包“压岁钱”,在大红的封皮上写了:“与你年轻时的面容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写满阅历的容颜。”

 

当前:B3版(2025年02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