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
数字时代的到来,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而且重塑了思政教育的发展环境。高校思政课教学要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发展。
联动数字技术,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
数字时代,要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就要将数字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
首先,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精准推送,以提升思政课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数字技术能够分析学生的学科背景、知识基础、行为习惯、兴趣偏好等基本信息,通过对学生的画像建模,可了解其对思政课程的学习需求、参与情况及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算法推荐生成的结果,向学生推荐其更感兴趣的课程内容,通过精准“投喂”,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同时,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数字化转译,为学生提供多重感知的数字学习空间;通过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自动生成课后作业;利用数字技术横向关联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数据,向其精准推送与专业相关的思政内容,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
其次,可以数字技术为依据,构建思政课程教学资源库。思政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整体框架,要包括人员角色定义、权限分配、检索维度、课程内容、课程关系等,并让学生能够通过资源浏览功能,一键浏览资源库的内容。同时,资料库相关内容要做好加密措施,保证数据的安全。资源库要支持PC端与移动端,让用户能够通过关键词、知识点、课程名称、素材类型等多维度检索资源,以提高资源库的便捷性、可操作性。
再次,可打造多功能的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资源要在一定范围内实现高效共享,即根据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定位、目标用户群体,实现多元主体之间信息数据的高效互联、共享开放,并鼓励通过数字共享、云端共享、网络集体备课等方式形成“大思政”格局。
此外,可形成数字化的思政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思政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学习态度,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来。同时,可利用数字技术创新评价方式。传统的思政课程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利用数字技术平台,可以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记录,并根据数据记录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实现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提高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客观性。此外,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还可以实现线上的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师生互评。相比传统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单一评价,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能够充分激活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
规范数字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正向作用
虽然数字技术对思政教育的赋能效应逐渐显现,但数字技术本身带来的风险也随之而来。为保证在思政教育中发挥数字技术的正向作用,需要进一步规范数字技术的应用。
首先,明确数据资源应用的权责边界。数字技术固然可以采集到学生在学习平台的操作数据,但也伴随着信息安全、隐私泄露等问题,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开放规则,明确思政教育系统数据资源的公开标准、具体细则,从制度上强化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其次,完善数字技术应用管理流程。在数字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中,要对技术嵌入思政教育系统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做出准确研判,明确数字技术参与的合理范围,并结合系统的运行过程,对技术应用范围予以灵活调整,以保证数字技术的应用符合道德伦理要求及法律规定。再次,要创新深度学习算法监管机制,以技术反制技术。深度学习算法本身具有强大的自学能力,能够实现无监督领域的自适应学习,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及时发现数字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更高效地预防各类技术应用风险。此外,要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数字技术治理体系。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网络赋权,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越来越分散。思政教育中要引入更加开放、灵活的数字技术治理逻辑,构建扁平化的、开放性的治理结构,将不同的治理主体接入思政教育系统中,以夯实数字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价值理性导向。
强化“数字思政”理念,提高教师的数字技术驾驭能力
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在“数字思政”大背景下形成数字认知思维,提升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所谓“数字思政”,是指教师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及信息化智能手段,精准实施思政教育工作,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思政课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贯彻“数字思政”理念,实现数字技术理性与思政教育人文关怀价值的平衡。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更高的数据敏感性,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思政教学工作的敏锐性、预见性;合理把控数字技术应用的适度性、适宜性,打造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思政课堂,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引导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避免技术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意识形态风险等。另一方面,学校要利用数字技术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构建完善的在线培训资源,针对思政课教师打造丰富的数字技术学习资源数据库及学习交流平台,发挥数字技术快捷、便利的作用,实现教师随时学、随地学,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