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好党建工作是教育迈向卓越的核心引擎
●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以教学为中心,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法
● 深挖“节”文化内涵,以文化人、以文润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 抓住智慧教育发展机遇,以科技赋能教育
● 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在县域教育蓬勃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宣汉县百节溪小学作为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宛如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教育魅力,在川东北教育领域熠熠生辉。作为学校管理者,肩负着谋篇布局的重任,当洞察教育趋势,精准把握学校发展脉搏。
党建领航,铸魂固本强基石。抓好党建工作是实现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教育迈向卓越的核心引擎。百节溪小学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红烛”党建示范校创建工程,把党支部建设成学校教书育人、改革创新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加强党员教师党性锤炼,让党旗在校园高高飘扬、“红烛”精神在教师心中闪耀。学校通过开展“双培双创双扶”活动,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激励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当先锋、作表率,以先锋模范行动带动全体教师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二是创新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模式,将红色文化、清廉文化有机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红色阵地“两室一廊一基地”(党员文化展览室、少先队室、红色文化长廊、红色劳动实践基地)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精神洗礼,培育师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质量立校,精研善教促提升。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赢得社会声誉和家长信任的关键所在。学校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以教学为中心,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构建高效课堂,以“百节优课”为载体,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精准把握学情,因材施教,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智慧与活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培养计划”,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通过“清竹林”研修社和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以师徒结对、专家引导、校本研修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及时发现问题,精准施策,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攀升,确保学校在教育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文化润校,特色兴校展风采。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所在,是彰显学校特色、凝聚师生力量的重要载体。学校深挖“节”文化内涵,以文化人、以文润校,打造具有百节溪小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一是将“节”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建设,打造“诗意”文化长廊,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蕴含文化气息,成为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无声导师。二是将“节”文化渗透到学校课程与活动中,开发“拔节”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校园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风采、收获成长,使学校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温馨家园。
科技赋能,智慧教育启新篇。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学校紧紧抓住智慧教育发展机遇,以科技赋能教育,开启教育现代化的新篇章。一是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构建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过程智能化、教育管理信息化,打破时空限制,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教学与学习体验。二是利用科技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人工智能教育等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让科技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器,推动学校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为学生未来融入数智社会作好充分准备。
家校社协同,共育未来筑梦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学校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一是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二是拓展社会教育资源,与社区、企业、高校等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学旅行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