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青 (广东) 摄
一天下课,我还没来得及回办公室,就听见一个学生在喊我:“郭老师,小瀚打人了!”我心中一紧——才开学不久,这已经是小瀚第二次打人了!小瀚,7岁半,看起来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很难把他和“暴力倾向”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但据有的学生反映,他前一秒还在和同学好好玩游戏,下一秒就能对同学拳脚相向。
我让小瀚到我跟前来,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走了过来。面对我,他一言不发。我陷入了沉思,该怎么妥善地处理这件事情呢?我打电话让孩子的母亲下午放学来接孩子,我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
经过与小瀚妈妈的沟通,我得知,小瀚的爸爸常年在外面跑生意,小瀚基本上是由妈妈在照顾。他的妈妈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就在自己家开了间“麻将铺”,很少有空陪他。他的父母又经常闹不和,爱吵架。在小瀚和别的孩子玩耍发生小摩擦时,他的父母抱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观念,教育他用暴力对抗。小瀚一旦惹他爸不高兴,他爸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痛打。小瀚在家经常一个人玩以暴力打斗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游戏。很显然,小瀚的行为受到了不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我积极争取小瀚家长的配合,让他们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及氛围。我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要经常与孩子进行细腻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以重视孩子的感受来引导孩子重视别人的感受;要告诉小瀚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与他人发生不愉快都是难免的,应该理性对待,打人解决不了问题;应尽量防止小瀚接触涉及暴力打斗的电子游戏和影视剧,如有可能,短时间内家里的人都不看电视,空余时间陪小瀚玩玩积木、讲讲故事,让孩子从中感受到温暖,找到乐趣。如果他不配合,就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但决不能妥协,否则改起来会很难。
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在学校里,我让小瀚担任了“课间小卫士”,职责是监督班级里的同学把凳子放好、座位下不得有垃圾以及检查红领巾的佩戴。不论是“课间小卫士”的工作还是作业上的进步,每当小瀚做好一件事情时,我都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当他没做好时,我也及时指出,帮助他分析原因,使之心悦诚服。与此同时,我还安排了品学兼优的学生与他交朋友,充分体现榜样的力量,使其逐步地减少攻击性行为。
通过让小瀚感受到自我价值在班级的工作中得到实现,我成功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多做帮助同学的事情后,小瀚也收获了大家赞赏的目光。
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一走进教室就看到小瀚笑得红扑扑的脸。他问:“老师,我帮大家做些事情可以吗?”我连忙说:“当然可以啊,你真棒。”看到小瀚雀跃地在教室中忙碌着,我很欣慰,阳光重新回到了这个小孩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