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照妖镜”照出了什么
韩轩
       相信不少人都有类似的体验:剧场中的演出正在进行,舞台下迟到的观众出出入入,坐席间总有人高举手机、开着闪光灯公然拍照,还不时有刺耳的手机铃声作响,或是被家长带进来的小孩子的骤然哭闹。种种不和谐的音响反复刺激耳膜,打扰了舞台上艺术家的正常发挥,也影响了全体观众的观演体验。
  剧场本应是艺术家绽放异彩、彰显文明成果的地方,如今却成了观众素质的“照妖镜”。剧场变成“丑”的集散地,令人唏嘘,也让人痛心。
  《论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往小说,一个人在公共场所的一言一行是个人品德高低的展现;往大说,由个体组成的社会能否守住规则的文明底线,也是一个民族在发展中要面临的考验。毕竟,现代中国的发展不能只靠物质的富有,还要有精神的丰盈。公民素养的提高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以公民素质的提升为前提。很难想象,一个无礼、无知、道德素养低下的国民,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未来。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国民素质的提高必须有法律法规来规范,但把它放在文化艺术领域来谈,则更意义凸显。古来先贤早已发现,无论是文字文章,还是歌舞演出等,均可寓教于乐、教化人心。文学艺术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能够润物细无声地深入骨髓,使一个人达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境界,继而涵育民族性格。近代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倡用美育代替宗教,他看中的,正是美育“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的作用,最终达到“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的效果。
  由此观之,又觉欣慰,虽然一部分观众在观演时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亟须改进,但他们毕竟在向艺术的真善美迈进。能够走进剧场,这本身就是感受美的艺术形象、接受艺术洗礼的过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文化艺术正以“不言之教”的形式,帮助他们划出美丑善恶的界限,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审美与道德水平。国民教育之路虽非一朝一夕可抵达,但有愿意走近艺术、热爱艺术的观众,国民素质必将提高的希望便如晨光般灿然可见。
当前:A3(2017年06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