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天高云淡,秋光沉静,外出走走肯定是少不了的。各大景点太过于热闹,不如避开出游小高峰,简单一收拾,回老家、回乡下去?走咧,走咧,去乡下!
离开城市,城外有更饱满的秋风。高楼、车流、喧嚣,渐渐被抛在身后,斑斓的田野从远处铺过来,几笔远山也渐渐变成了厚实的山体。庄稼在成熟,野菊在盛开,清爽、静谧的乡村风围合过来,把身心悄悄置换了——尽情地放开自己,去拥抱秋天的田野吧。
乡下老家,我回来了。在外打拼的疲惫,被故土的风轻轻拂去;骨缝里的土腥气,在这里一一得到回应。即便那熟悉的石头房翻修成了高门大院的新楼房,但满架扁豆花依旧爬满了院墙;即便老邻家的脊背又弯了一些,但呼唤小名儿的声音还是朗朗又亲切。爹等着,娘盼着,姊妹送来了自家树上的雪花梨,还有咧开了嘴的秋石榴和沉甸甸的紫葡萄。新刨的花生、刚掰下的嫩玉米已经煮熟,猪肉豆角炖粉条已经盛在了碗里,锅贴饼子一咬便是一口新粮的清香——这农家大锅饭,一生一世也吃不腻啊。
在乡下,一定要去山野里走走,那里有乡村的专属景象。村子里收秋如今大都依靠机器了,山间小路上来去的都是电三轮、小拖拉机,不像我们小时候,驴牛车、手推车是仅有的运载工具。那时候,家里有一头小黑驴,往家运庄稼时,我们姊妹仨会被安置在装满秸秆的车上,坐在巍巍的秸秆垛上摇摇晃晃地翻过山、越过岭,轧过曲曲弯弯的田间小路,回到村里的晒场上。路上,我们低头看看赶车的父亲,又看看周围的大山,还伸手捋一把迎面的树叶。有一次,我还小心翼翼地站起来,像立在高塔顶上一般,似乎能抓住低空的云彩。
这时候,落叶也下来了,大路小路边,常堆积一长溜儿新鲜的红红黄黄。大叶大如巴掌,小叶小如硬币,一踩,声音脆脆的,比在沙滩上踩贝壳儿还有趣。花椒树篱,一派红紫烂漫,花椒成熟了,散发着麻酥酥的清香。你停下来,摘几个,也没人拦你,院主还会探出头来说:“摘吧摘吧,不然落地上又是冒一地的花椒苗儿,拔得怪烦的。”枝头上的柿子红得近乎剔透,你可别晃那树,柿子落地就摔个稀烂,眼见得蜜汁般的甜柿子成了虫儿鸟儿的美食。梨子和苹果,都熟了,果园外老远都有浓郁的果香飘荡。
去乡下,你可以到地头帮点小忙儿,让孩子增加一些做农活的体验。比如,摘花生,眼见着一棵棵花生秧拔出土来,下面的花生嘟噜成串,饱满瓷实。一颗颗地把它们扯下来,扔进身边的篮子里,很轻松,也很惬意。一篮篮摘好拣净的花生,是劳动的另一种美丽存在——用汗水和坚持把梦想变成现实,是比成就梦想本身更让人快乐的部分。喜鹊在枝头叫,山鸡在灌木上飞,蛐蛐的合唱阵势已削减了大半,蚊子正垂垂老去,只有麻雀不知疲倦,成群成群地从田野上空掠过。与城市相比,这样的画面太独特太吸引人了,保存在孩子的回忆里,会为他的气质添上一份田园诗意。
到了夜晚,千万别忘了去看星星。乡下的夜,黑得很彻底很纯粹,星星就更显得稠密。待晚霞褪去,夜色罩严大地,你走出屋,拿眼向上一瞭,真是不得了啦,天幕像个倒扣的金钟罩,罩子的壁上、底儿上,旮旮旯旯角角落落都是星星。那些星星大小不一,明暗不一,稠密处甚至分不出星星的颗粒,白灿灿地连成了一片,像是一朵云絮。孩子感慨着说,怪不得在城里遍寻不着星星,原来它们都挤在了乡下。
挤在这里的,还有虫鸣,唧唧唧唧的,这儿有一丛,那儿也有一丛,像闪着光的草苗儿,乱往外冒;又像银色的烟火,一簇簇地往外膨。听倦了,回到屋里,钻进松软软的被窝,那虫鸣似乎还在你耳边,好像已跟随你钻进卧房了。
等假期结束回到城市,那星星还没散,那虫声儿,也不散。你是不是把它们打包带进了城里?这个假期,这个秋天,撇去了臆想与拥挤,真算得上是一个实际意义上的秋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