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作业提升可接受性策略谈
浙江省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 凌应强

    从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最近很多教师化身为无奈的“催债人”。远程教学的作业布置、收交、批阅、反馈,甚至比上直播课还要艰难。怎样提升作业的可接受性和易管理性,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以下建议,可资参考。

    一、有仪式的作业

    无论是常规教材作业,还是教师自己设计的作业,都可以通过冠名、比赛、发奖等形式,提升仪式感。

    比如,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教师徐俏卉将一次小学英语三年级课本剧表演作业改造成“云端电影节”,将语言操练活动变成项目制学习,通过视频展示,增加受众数量,从而使作业更具成就和价值。

    同时,通过有仪式的作业,可以增加家长的配合度,使家长从“家庭作业监督者”变成“学习活动参与者”,改善疫期远程教学中的亲子关系。

    二、有预备的作业

    如果不是采用区域内统一安排的网课,教师自己上的网课,就需要精心策划作业,提高作业的精准性和趣味性。

    学生也需要为作业做好准备。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在听课时做笔记,就可以提升作业的正确率。

    三、有示范的作业

    网课时长通常都有限制,少于常规课堂的40分钟。教师急于讲授教材内容,往往会忽视部分新题或难题的示范,造成学能较弱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不能理解题意或掌握做题方式。

    四、有变化的作业

    作业形式没有变化,学生的动力会有所降低。在远程教学中,如果每日作业都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新意,就可以维持学生兴趣。可以变化的形式有:观看抗疫专题视频、阅读教师改编的有关读物(德育类);阅读公共和个人卫生读物;开展相关网络科学探究(科普类);制作思维导图、画图或自编绘本、开展小调查并设计图表、录制表演音频和视频(实践类);用英语发微信朋友圈、在社交软件中用英语聊天、结合手抄报制作等撰写小文章(表达类)等等。

    五、有改进的作业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作业的表现,反思在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并寻求对策,在后续教学中调整改进。

    经常有教师抱怨“我讲了几百遍,学生还是错”,原因常常是“讲得太重复,练得不合理”。有一位教师将学生作业典型的错误记录下来,讲解后当场练习,然后在下一次作业中将相关知识及时嵌入。这种“错题讲解—当场巩固—及时内嵌”的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有后续的作业

    除常规作业改进和订正,还需要开展其他后续工作。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学生,只要受到正向激励,都愿意进一步投入学习。对于主题性音频和视频作业,教师可以先初选一些优秀作品,然后开展投票进行大众评审,可以有效增加作品受众数量,提升学生参与度和荣耀感。

    教师告知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的各种评价都会累积,等返校后换取纸质奖状,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持在一个较强的水平。

    有一位教师为后三分之一学生组建临时辅导群,进行视频教学,根据每次作业情况,每天新建、每天解散。这样一来,学生们都努力争取不进入辅导群,而进入辅导群的学生,又能得到教师的帮助和特别的鼓励。

    七、有智慧的作业

    在各大线上平台的支持下,远程教学尽得互联网工具优势,不仅录播课和直播课变得非常容易实现,而且给作业管理带来方便。

    由班主任牵头,使用钉钉、“作业登记簿”或“班级小管家”等将所有学科作业纳入到统一平台中管理,学生不容易遗漏作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可以查看学生作业提交情况。学生通过统一入口就能提交作业、查看到不同学科教师的作业反馈。

    使用“问卷星”等在线测评软件,让学生在完成纸笔作业后,将部分题型(比如选择题)快速录入到答案收集页面,学生就不必长时间盯着屏幕做作业;而对于教师来说,既能实现自动化批阅,又能快速收集和分析学生作业数据,解放了劳动力。

 

当前:3版(2020年04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