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华 以刀作笔传承发展溱湖刻纸
武桂成


    

 

 

 

 

    初夏,在江苏里下河水乡的全国文明镇——东台市溱东镇,溱东镇学校“王明华溱湖刻纸名师工作室”里,30多名学生围坐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看着王明华老师做刻纸的示范讲解。只见她在一块刻痕累累的长方形木盘上,一刀一刀,深刻浅挑,一幅“中国必胜”的刻纸作品在她的刀下渐渐有了雏形。她就是江苏省溱湖刻纸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明华。

    “溱湖刻纸”在水乡溱东可谓是妇孺皆知,是流传于溱东镇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美术工艺雕刻,有着800多年的历史。在数百年的流传中,溱湖刻纸艺术经多代民间艺人的不断传承、发展,逐渐成为溱湖水乡的民间艺术绝技。

    2001年,身为溱东镇文化站长的王明华,第一次看到溱东镇的第二代溱湖刻纸传人宋月秋老人的刻纸时,便深深被它吸引了,着迷于一张纸的魅力,一把刀的神奇。

    她用眼看,用心琢磨,一次次在深夜,把玩硬硬的刻刀。如何让这么硬的刻刀,刻出流畅的软线条?如何处理线条和留白的比例?王明华一次次地刻,一次次地修改,一不小心,刀就刻到了指头,贴个创口贴,再来,直到满意为止。

    溱湖刻纸的工艺主要由手工绘画和镂空刻制组成,经过不断地学习、练习,王明华突破传统剪纸的束缚,创作的溱湖刻纸作品幅式灵活,制作手法创新,构图精细繁茂,刻制手法博采众长,她的作品无论幅面大小,手工绘画和镂空刻制都按照剪纸的规律和要求,既有清晰完整的构图和造型,又保证整体线条间的互相连接,刻制手法博采众长,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深受好评。

    王明华的溱湖刻纸作品刻纸分中小幅、大幅,根据题材内容的需要自由选定;常采用填彩、点彩、衬彩等综合手法,色彩艳丽,有36道正纹、72道斜纹,表现细腻、丰富;构图既讲究简洁,也讲究丰富和繁荣,作品具有更强的整体感和大气势。这些年,王明华师生团队先后创作了古代名人、珍禽瑞兽、吉庆语、水乡女、花鸟鱼虫、现代宣传等十多个系列的溱湖刻纸作品,2011年,王明华被确定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溱湖刻纸”第四代传人。她的刻纸作品《五福临门》获国家版权,《和·荷》《天仙缘》《虎娃》《四季花鸟》《十二生肖》等多个作品被央视及省市媒体专题报道,并多次获奖。

    现在,王明华虽年过半百,但仍劲头十足,致力于传承“溱湖刻纸”这一民间瑰宝。她经常走村入户传授技艺,现在溱东镇几乎村村都有刻纸艺人。在王明华的努力和镇里的支持下,溱东镇学校成立了溱湖刻纸社团,并专门成立“王明华溱湖刻纸名师工作室”,联合打造“镇文化中心·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非遗传承基地。基地招募有兴趣、有美术功底的学生参加,由王明华对学校老师和学生进行培训指导,让师生们感受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并积极投入到传承学习“溱湖刻纸”的行列中。目前,已建立起拥有20多名“溱湖刻纸”教师的团队,200多名学生掌握这一技艺,师生刻制作品近千幅,有效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和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发展。2020年,基地被表彰为“东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非遗传承实践基地”,同年由王明华牵头指导的溱东镇学校“溱湖刻纸”校园文化获江苏省特色校园文化项目。

当前:B3(2022年06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